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学科(专业)简介-凯发体育娱乐登录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学科(专业)简介-凯发体育娱乐登录

招生工作

当前位置: 凯发体育娱乐登录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工作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学科(专业)简介

作者:曾苗来源:海洋与气象学院 阅读次数:次 日期:2024-10-17

海洋科学(0707)

我校海洋科学学科在广东省属于紧缺和特色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海洋科学本科招生,2011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授权,2013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2015年获批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2018年海洋科学入选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再次入选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

学科拥有特聘院士、珠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领衔、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100 余人,国家和省级人才24人、外籍教师5人、留学经历40余人,省厅级创新团队13个。建有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等省厅级教学科研平台 20 个,实验室总面积8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000余万元。学科立足南海,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力争解决海洋多尺度过程、海洋灾害监测预报、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前沿问题,提升海洋开发利用和安全保障水平。近五年先后在nature子刊、jpo、jgr、jc、mpb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13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项目等课题130余项,总经费约1.2亿元,获省部级奖励近10项。


(1)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方向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本方向招生始于2011年,现有双聘和特聘院士2人、拔尖人才讲座教授5人、青年珠江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6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2名,兼职博导和硕导8人。建有陆架及深远海气候和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省级实验室示范教学中心等省厅级平台。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等研究项目100余项,到账经费5000余万元。在《nature commun.》、《j. phys. oceanogr.》、《prog. oceanogr.》、《j. geophys. res.》、《中国科学》等知名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设有以下三个研究领域:

1.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运用海上观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南海陆架和海盆三维环流、涡旋、锋面、波动、混合等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机理研究,探究能量在不同尺度间的传递和演变规律以及动力过程的物质输送作用。

2.海洋对大气与气候过程的响应:采用以物理海洋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南海与周边大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动力环境对台风等大气过程的响应、海洋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探究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3.海洋遥感与数据科学:借助学科交叉优势,结合现场观测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开展海洋遥感反演技术以及海洋遥感数据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南海及周边大洋海洋环境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预测海洋过程演变及气候变化。


(2)海洋气象学(070702)

本方向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海洋气象学是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的交叉学科, 其师资队伍是以双聘院士、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领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良好国际化学术背景的教师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7名,专任教师26人,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18名,其中广东省扬帆计划紧缺拔尖人才2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名,拔尖人才讲座教授4人。2016-2018年先后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沙特国王大学和英国雷丁大学引进徐建军、邓立平和刘春雷等3名教授,并聘请了徐祥德院士、宇如聪研究员、翁富忠研究员等6名校外知名专家作为我校的博士生导师。海洋气象学科建有中国气象局-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联合实验室,参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南海资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粤深联合重点基金等研究项目30余项,总经费5000余万元。在《nature commun.》《j. climate》、《j. geophys. res.》、《climate dyn.》、《envir. res. lett.》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设有以下三个研究领域:

1. 海-陆-气相互作用:以资料分析为基本手段,重点研究局地大气环流的多尺度异常(特别是南海季风)与海洋及其陆面过程的协同作用。

2. 海洋大气能量交换与水循环:以海洋海气通量交换研究为主,重点探讨气候变化中的海气能量交换机理及其对亚洲乃至全球水循环的影响。

3.海洋气象灾害与数值模拟:以区域数值模式和资料同化系统为基础,深入探讨数值模式研制及其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3)海洋地质学(070703)

本方向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海洋地质学是海洋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良好国际化学术背景的教师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6名,专任教师21人,教授2名、副教授14名、讲师5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12项,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资源海洋专项重点项目1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多项地方服务和横向课题,总经费超过2千万元。海洋地质实验室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同位素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hplc-ms)、激光粒度分析仪、元素分析仪、xrf元素扫描仪、磁力仪、显微镜、重力取样器、箱式取样器以及大量海洋沉积物样品,形成了较为完整无机、有机和同位素分析体系。目前形成了以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古海洋学与古气候学、海洋沉积过程和海洋地质灾害为主的几个研究团队。

1、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海洋有机质形成演化规律、海洋环境变化和油气资源以及海洋有机污染。

2、古海洋与古气候学。通过海洋和湖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生物指标,研究现代的生化与地质过程,并重建过去百万年到千年尺度的海洋和气候演化及其机制。

3、海洋沉积过程和地质灾害。研究边缘海和海岸带沉积过程、热带风暴引起的海洋地质灾害及对海岸的环境和海洋工程的影响。



气象专硕(0751)

培养满足现代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具有热带海洋气象地域特色,能够立足一线、驾驭现代观测、预报技术,具备业务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师资队伍是以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行业精英导师领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良好国际化学术背景的教师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5名,专任教师30人,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18名,其中广东省扬帆计划紧缺拔尖人才2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1人,拔尖人才讲座教授4人;行业教师23人。2016-2018年先后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沙特国王大学和英国雷丁大学引进徐建军、邓立平和刘春雷等3名教授,并聘请了徐祥德院士、宇如聪研究员、翁富忠研究员等23名校外知名专家作为我校的博士生导师。气象学建有中国气象局-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联合实验室,参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南海资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气象联合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粤深联合重点基金等研究项目20余项,到账经费5000余万元。在《nature commun.》《j. climate》、《j. geophys. res.》、《climate dyn.》、《envir. res. lett.》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设有以下三个研究领域:

1. 气象模式与预报预测:以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为主,重点研究华南及南海区域资料同化和海-陆-气耦合预报预测系统。

2. 海洋气象服务保障技术:以热带海洋气象风险评估及预警技术研究为主,重点探讨影响华南地区的如台风、海雾以及暴雨等热带海洋气象灾害。

3.气候变化区域影响应对技术:以气候变化华南区域影响应对技术为基础,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华南区域海洋环境、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的影响;在“双碳”政策背景下,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