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二十四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中国海洋大学物林霄沛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吴宝兰博士做报告。报告分别由我院的谢玲玲教授和王磊教授主持,本次海学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线下参会人数共计百余人。
10月25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吴宝兰博士作了题为“大西洋跨海盆作用对西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的学术报告。研究结果揭示出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可以调控黑潮-亲潮延伸体和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系统的年代际变化,同时可以影响和调控副热带逆流的年代际变化,并且可以通过黑潮回流到亲潮延伸体区域,通过异地“再现”机制激发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报告介绍了关于大西洋跨海盆作用对西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系列最新研究结果,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journal of climate等发表。
10月25日下午,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物林霄沛教授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尺度涡旋对环流的影响”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林霄沛教授从基本的海洋动力学原理出发,讲授了海洋中尺度涡旋影响海洋环流的动力过程和物理机制,并介绍了在海洋中尺度涡旋和海洋环流之间相互作用领域开展的最新的前沿研究进展和成果。
报告结束后,两位报告老师都详细地回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与会师生对两位老师的报告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报告内容积极地与两位报告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吴博士还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会师生获益良多。
讲者简介:
吴宝兰,女,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物理海洋学2017级博士,入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方向为海洋年代际变化,提出了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调控黑潮-亲潮延伸体系统的观点,揭示了副热带模态水的“再现”机制在大西洋-太平洋协同年代际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journal of climate等发表论文5篇。于2018-2020年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访学,曾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中国海洋大学卓越奖学金、赫崇本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并入选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林霄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海洋环流动力学及气候效应研究,重点关注太平洋黑潮-亲潮系统和大西洋经向翻转流的多尺度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在science和nature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获得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3年入选气候变化与可预测性组织(clivar)太平洋委员会并于2016-2018年当选联合主席,目前作为联合主席负责联合国海委会西太分委会(ioc-westpac)的“黑潮延伸体海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aikec)国际计划,担任大西洋亚极地海区经向翻转流观测计划(osnap)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第二次黑潮及周边海域国际合作研究计划(csk-2)工作组联合主席。